查看原文
其他

【学术方法】房宁:政治学研究应倡导管用的方法

2017-11-12 房宁 国关国政外交学人

学人简介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



国关国政外交学人第六QQ群:307915326

海外国关国政外交学人QQ群:336186649


学术交流 资源共享


政治学是经世致用、治国安邦、造福民众的学问。政治学来源于政治实践,又应用于政治实践。当前,中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在这一背景下,中国政治学面临着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实践为政治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认识对象,为政治学研究提供了丰富滋养;另一方面,新时代对政治学提出了新要求,不能满足新的时代要求,不能与时俱进,政治学就要落伍。中国的政治学要跟上急速发展的新时代,就要以当代政治实践为主要研究对象,密切关注中国与世界发展的实践进程,改造现有的政治学研究方法,创新政治学研究的范式与方法,使政治学研究为中国的现代化服务。

现场观察法:政治学者应当从重视文本转向重视事实,从研究“说法”为主转向研究“做法”为主

社会政治事务是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政治事务通常以三种形态存在:理论表述、实际操作以及政治意图。三种形态的政治事务亦可表述为:有关政治事务的说法、做法与想法。所谓“说法”是各种公开的政治表述以及法律、规章、政策等;“做法”是政治体系的实际运行状况以及各种政治实践,是真实发生的事实;“想法”是政治行为背后的初始动机,是政治活动的意识形态,其本质是不同社会集团的利益诉求。


政治学研究应当在政治事务的三种形态上展开,而不能仅限于其中某一种形态。而在现实中,政治事务三种形态之间存在很大差距,特别是其中的“说法”与“做法”相去甚远。文本与事实之间存在巨大差别,是政治活动的一大特点,也是政治学研究的一大难点。在逻辑上,政治表述与操作以及意图应当一致,但事实上三者之间差距甚大。应当说在任何社会领域,文本与事实之间都存在一定差距,但在政治领域里这一现象尤为突出,由此构成了政治学研究的一种特殊困难,即“说法”与文本往往成为研究与认识的障碍。当代中国政治学研究的主体形式是案头研究,以阅读文本为主要研究手段,但这并不能保证把认识引向真相,有时甚至会形成误导。以文本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把实践性很强的政治学变成了“纸上谈兵”。


当代中国政治学研究需要一次新的转型。政治学者应当从重视文本转向重视事实,从研究“说法”为主转向研究“做法”为主。在方法论意义上,刑事侦查学是与政治学十分接近的学科。政治学研究应当像刑侦学那样以“现场重现”为首要工作。


搞清“做法”应是政治学者的基本功。根据笔者的实践体会,在搞清“做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认识“做法”与“说法”乃至“想法”之间的差异,是认识政治事务的重要途径。政治事务的前提与条件以及内在矛盾性,往往可以透过对三种形态的综合观察得以认识和发现。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当代政治学研究的实际内容是在区别与联系的意义上把握政治事务的表述、操作和意图。笔者认为:观察法应是当代政治学研究的第一方法,其价值在于发现事实,重现现场,故而称其为“现场观察法”,这应当成为中国政治学者能够熟练掌握与运用的最基本的研究方法。

比较研究法:在差异性中发现问题,在重复性中寻找规律

研究对象的稀缺性,是政治学研究的又一个重要特点。政治活动是由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的矛盾集中转化而来的,因此政治活动在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在政治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表象背后的是,政治活动规模大、周期长、进程慢、重复率低。在这个意义上,政治领域可以供观察和研究的对象相对稀缺。在这方面,与经济学、社会学领域的研究对象比较,政治学是研究对象缺乏的学科。为克服政治学研究对象稀缺的障碍,在观察法的基础上,还需要大量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


比较研究的方法是从多个政治实体中选择对象进行观察和比较的研究方法。比较研究可以在同一时空中增加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可以使研究者观察到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国家、不同类型的政治现象。比较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政治学的研究对象稀少的问题,同时通过比较研究获得更多和更为深入的认识成果。


根据我对于亚洲多国政治发展比较研究的体会,比较研究方法的主要价值在于从不同观察与研究对象之间的差异性和重复性中获得认识成果。通过辨析不同对象间的差异性发现研究的核心问题,通过归纳政治现象的重复性寻找规律。


在差异性中发现问题。在比较研究中,关注研究对象间的差异性有助于发现隐藏于现象背后的政治事务的特性与矛盾,以利于确定研究的基本方向与核心问题。人们常说,搞科学研究要有问题意识,殊不知这种所谓的“问题”本身就是问题!研究工作中对问题的认识往往不是前置性的,研究工作开始时的问题往往是笼统的、范围式的问题,而对不同研究对象之间差异性的观察与思考,可以引导研究者发现研究对象的特殊性,确认需要解决的具体矛盾与核心问题。


在重复性中寻找规律。这是比较研究的另一种方法,即通过关注不同阶段、不同政体中反复出现的政治现象和政治关系,进而认识反复出现的政治事务之间的关联性,深入分析认识政治事务之间的因果关系。政治学研究中的普通知识一般是对已经发生的政治现象的描述和解释,而政治学更大的价值在于对趋势的探讨和对未来的认知,即在一定程度上认识政治发展的规律。比较研究有助于政治科学发现和预见政治活动的发展演变趋势,有助于发现政治活动的规律。

典型调查法:典型是社会发展实践的缩影,从局部可以推断整体,从“窗口”可以观察全局

政治学与社会科学其他学科相比,第三个重要特点是“到场”问题。“到场”是一个社会学的概念,是指科学研究中获取准确信息资料的手段和途径问题。应当说所有科学研究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到场问题,而政治学领域到场问题最为突出。政治活动具有隐秘性,越是事关全局、事关权力运行的事物越具有隐秘性。科学研究的前提是搞清事实,而政治学因到场障碍,研究者对于重要政治实践与事实缺乏了解手段和途径,普遍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问题。


如何克服政治学研究中信息不对称的困难?典型调查是一种救济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信息不对称问题。所谓典型调查法就是在社会政治实践中,选择主要发生在地方与基层的具有重要影响和典型意义的事件、案例进行专门研究。典型事件往往集中反映了政治实践、政治发展中的问题与矛盾,同时可以展现解决问题和矛盾的尝试和措施。


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中国各地出现了许多政治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的典型案例,如浙江温岭的“民主恳谈”制度、浙江乐清的“人民听证制度”、深圳的公务员制度改革等。这些都是在中国政治建设、政治体制改革中涌现出来的制度创新的探索。这些典型产生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和政治发展的实践,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趋势,是认识当代中国社会和政治发展的重要“窗口”。“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一滴水映出太阳的光辉”,典型是社会发展实践的缩影,从局部可以推断整体,从“窗口”可以观察全局。相比全局与高层政治事务,研究地方与基层政治事务中的“到场”问题相对容易解决。因此,了解和熟悉中国改革开放中各地及基层涌现出来的大量政治建设案例与典型,是认识当代中国政治不可或缺的途径和方法。


时代的发展,中国的进步,呼唤着中国政治学的发展。当代中国的政治学者应更加注重向实践学习,更多地关注现实,关注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从以研究“知识”为主转变为以研究“问题”为主,更多地采用实证性与经验性的研究方法,在研究和解决具体问题中发现规律,归纳与提炼理论;注重政治学研究的原创性,注重专门知识的发现和发明,从专门知识中提炼普通知识,而不是相反。我们相信按照新思路,采取新方法,可以大力推进和发展当代中国的政治科学,促使政治学对中国的发展与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